导读
日前,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发布,《意见》明确要求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;推动实现城乡“无废”、环境健康;到2027年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比例达到60%;到2035年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现全覆盖。
反向消费作为一种与传统消费观念相对立的消费方式,倡导理性消费、环保消费、共享经济等,其追求简约、环保和可持续的消费观念,对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,降低城市环境污染,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,进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着积极意义,同时也影响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。
什么是反向消费
顾名思义,反向消费就是与超前消费、野蛮消费相反的一种消费方式。当下,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成为生活“刚需”,青年群体开始关注产品的真实价值,开始注重生态环保、资源节约,城市可持续发展,由此流行起来的理性消费逻辑,就是反向消费。
为什么是青年群体?
2024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方向为“Youth leading climate and local actions for cities”,该主题强调了青年在城市气候行动中的重要作用。
同时,青年群体作为消费市场的主要力量,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正在深刻影响着市场的发展趋势。一项研究显示,31-35岁的青年是可持续消费的主力人群,他们对社会议题更加关心,对公益活动、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最高①。青年群体的消费决策还会影响市场供需关系,进而推动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,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,推动无废城市建设。
31-35岁人群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意愿度调查。图源:亿欧网
反向消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方式
让城市资源“循环”起来
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更享受“循环”带来的乐趣,更乐于以租代买、共享和交换。随着人们对共享经济理念的认可以及受反向消费热潮的影响,青年群体在面对不常用的产品时,逐渐开始接受并热衷购买二手商品,甚至会主动将闲置品出售,实现物品使用权的有效循环,这些行为提高了物品的利用率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②。
在反向消费观念的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和服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,比如,共享单车、共享衣橱、共享住宿等。这些共享物品的出现,都极大地方便了年轻人的生活,让他们可以在轻松享受到所需资源的同时,也不必付出过多的金钱和时间。这样既节省了成本,又减少了浪费。青年群体认同并积极地传递这种新型“绿色理性”消费观,尤其是在城市资源耗竭与环境威胁的影响下,简约时尚的低碳消费理念、共享环保的消费观成为潮流。
短途共享骑行作为一种环保、健康的生活理念为交通有序运转注入新活力。
让城市资源“节约”起来
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也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且直接要素③。不难发现,在青年群体成为主导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,618、双11盲目囤货的风潮正在渐渐趋于冷静。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目的明确,更注重商品的功能价值,更倾向于根据商品的用途进行理性分类,再依据分类结果理性购买。青年群体选择把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利用,偏向于选择购买“我真正需要的”而非可能由外界因素诱导产生的“我想要的”,偏向于购买保值、长期使用、耐用的商品。这对杜绝浪费、节约资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。
石灰市“无废”菜市场已成“网红”打卡地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
推动城市绿色产业发展
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通过选择绿色产品,进而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的发展。他们往往选择优先购买使用节能节水器具、可循环再生办公产品,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,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物品使用,追求步行、公交和共享出行方式,杜绝食品浪费,自觉实行垃圾减量分类,在衣、食、住、行各方面自觉践行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这些行为都有助于从消费者层面“反向”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的发展,进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。
提高市民环保意识
反向消费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环保意识的传播和提高的过程。当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,甚至所有的市民参与到反向消费的实践中来,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也会随之提高,这对于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无废城市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当然,反向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,它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,催生了城市的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,同时也可能对相关的产业和城市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。反向消费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,既有挑战也有机遇,城市需要适应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,以便应对挑战,寻求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