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府网   吉林省人民政府网   四平市人民政府网
信息报送    站群导航      登录        注册   
关闭

市直

区(县)

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

首页>工作动态>创城动态

四平市科技局   2023-04-17 09:52   来源:四平日报
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篇章——我市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综述

 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把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,突出党建引领,夯基垒台通关节、立柱架梁出实招,全面推动党建工作的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,一幅精管善治的“基层治理新画卷”徐徐展开。

  强化党建引领     做好基层治理这篇“大文章” 

 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,顶层设计、全域谋划,对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,确定了开展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、主要目标、重点任务及组织保障,同时由相关部门牵头,统筹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举措落实。 

  在县区,党建引领基层之治的优势在实践中得以彰显。铁西区地直街道华宇社区党委用真情暖“银发”,让老人安度“夕阳红”,充分结合自身优势,打造品牌亮点,健全养老关爱服务机制;梨树县富强街道春阳社区党支部以“小驿站”暖人心,让微光集聚“新动能”,通过提供便捷、暖心的服务,让外卖小哥、快递员等群体不断提升归属感、幸福感和融入感;双辽市红旗街道桑树村党支部打造“文明实践+党群服务+基层治理”一站多点阵地体系,强化阵地建设、健全队伍体系、丰富文明实践活动,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文明、践行文明,让基层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,实现“微服务”撬动“大治理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;铁东区四马路街道紫微社区党支部构建“123+N”工作体系,强化党员教育管理、夯实网格治理基础、深化党建联盟实效,实现“小事不出片区、大事不出街道”,全面提升了社区自身治理能力…… 

 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,关键在党的领导,在基层党组织,在广大党员。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,我市形成了以上率下,多方联动、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“大格局”,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、村屯。 

  围绕群众关切     探索改善民生的新路径 

 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百姓需求各不相同,有了矛盾怎么解决?铁东区北门街道喜庆社区书记侯艳玲有她自己的见解,那就是通过居民自治让小区焕发“新生机”。 

  喜庆社区所辖小区均为无物业小区,建设年代较早,小区中各项基础设施缺少维护管理,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缺失,照明少、卫生差、停车难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。同时由于小区未进行封闭管理,人员流动相对随意,对小区居民安全感产生了负面影响,如何解决“谁来管、怎样管、管成什么样”的问题,喜庆社区党委将小区内的居民党员发动了起来。 

  “我们成立了‘兼合式’党支部,逐渐探索形成了‘1+1+4’无物业小区治理模式,即以社区党委为总揽全局的工作轴心,小区‘兼合式’党支部联系居民,由小区居民、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担任‘日常’三长,形成服务高效的治理体系。”侯艳玲告诉记者,小区管理经费采取“政府补贴一点、辖区企业赞助一点、包保单位支援一点、小区车位费收取一点、居民自我服务节约一点”的办法,形成了长效的资金运转链条,保证了小区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。过去的脏乱差老旧小区,现在变成了“大花园”,居民满意度、幸福感不断提升,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。 

  物业服务是基层治理的痛点、难点。近年来,我市坚持“党建引领、精准施治、治建并举”,建立四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,深入推行“红心物业”服务模式,指导物业企业打造“红心物业”示范小区,全力破解物业治理这个“老大难”问题,圆百姓一个“安居梦”。目前全市实行“红心物业”服务模式小区43个,示范小区19个,党建引领、权责清晰、多元共治的物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。 

  坚持制度创新     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 

  作为治理体系的“底盘”,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,也遍布着“棘手事”“矛盾窝”。如何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,我市给出破题之解——以“小网格”托举“大民生”。 

  伊通满族自治县公安局的“啄木鸟小分队”通过摸排发现,该县莫里青乡有一对母女因为土地引发纠纷,小分队立即联系村屯干部、乡土地所,对母女二人的土地重新测量、划分,整个过程公开透明,最终母女间解开了心结。 

  查隐患、听民声、解民忧,是“啄木鸟小分队”的日常工作,也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,让“小网格”托起了服务群众的“大民生”。 

 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,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,巡查走访、收集民情民意、宣传政策法规、排查安全隐患……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、资源在网格整合、问题在网格解决、疑难“哨源”向上级报告,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“末梢神经”。 

  一切为民者,则民向往之。说到底,基层治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人民群众满意。为此,我市通过建立基层治理的管理体系、服务体系、保障体系和宣传体系,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,打造出融合发展“同心圆”。 

  ——民生服务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,建立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机制,加强对重点群体的监测,对易返贫人员建立台账,真正做到早发现、早救助;在全市52个村新建了文化活动室,204个村开展“残疾人康复器材”进乡村项目,目前器材已全部安装到位;社工站建设深入开展,实现常态化运行,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服务;志愿服务有声有色,全市755个村、117个社区均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。“家庭医生”、“就业援助直通车”、“放心消费在吉林”、“送演出下基层”……翻开过往的“民生账单”,就是为了给群众办好“心头事”,让老百姓底气更足、笑脸更多、生活品质更高。 

  ——体制改革。我市着力督导重点任务推进,针对《街道(乡镇)职责清单》运行不畅问题,指导各县(市)区因地制宜制定《街道(乡镇)职责清单工作手册》,从广泛征求意见、履行合法性审查、审定印发文件、印制发放、开展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分阶段调度;针对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衔接不到位问题,印发了《关于规范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的通知》,明确了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,要求各县(市)区制定考评办法,赋予街道对“报到”部门考核评价权,确保“吹哨报到”工作机制落地见效;针对各县(市)区对公共服务企业缺乏监督问题,通过调研论证、广泛征求意见,制定出台了《四平市乡镇(街道)监督评价公共服务企业实施办法》,从监督评价对象、时间、内容、方式方法、结果反馈和运用等方面,要求乡镇(街道)扎实开展监督评价公共服务企业工作,以监督评价促进服务提升,不断优化和改进公共服务企业服务保障质量。 

  ——简政放权。我市积极发挥简政放权专项工作牵头作用,聚焦工作任务,强化工作措施,狠抓推进落实,推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基层延伸、深化落实赋予街道“五项权力”树立典型等七项重点工作,有效提升我市基层治理工作行政执法效能和综合管理水平。我市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下铺设共涉及乡镇53个,街道24个,村9个,社区10个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一套系统、一个平台全流程在线审批。2022年6月10日正式开通运行,截至12月底共办理业务2432件。 

  一条条创新的举措,一项项可喜的成就,离不开上下同欲、勠力同心、砥砺奋进,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上,我市正在劈波斩浪驶向新的胜利。 


[纠错]